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文献进展 >

文献进展

NEJM:ABT-450/r+ABT-267+ABT-333+利巴韦林治疗HCV基因1型肝硬化患者有效
源自:丁香园


据估计,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.84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(HCV),HCV感染已成为慢性肝病和肝移植的主要病因之一。美国约有25%感染者患有肝硬化,而相关人数预计到2020年会升高至37%。采用抗病毒疗法根治HCV感染可以减少肝功能失代偿、肝细胞肝癌以及死于肝脏相关性疾病的风险。
 
聚乙二醇干扰素+利巴韦林治疗失败的HCV感染者和肝硬化患者,若再次使用含干扰素的治疗方案,能达到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低至14%。此外,治疗HCV感染时,尤其是使用含干扰素的治疗方案,会使肝硬化患者遭受的毒副作用增加。
由于聚乙二醇干扰素+利巴韦林+telaprevirboceprevir的治疗方案可能导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并发症风险,所以现在不再推荐该方案用于治疗血小板计数<100000/ml、白蛋白水平<35 g/L的肝硬化患者。因此,目前需要不含干扰素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联合方案,用来改善HC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疗效和安全性。
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-肝病研究所的Poordad博士等对TURQUOISE-II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报道,该试验是一项III期、随机、开放标签的国际性试验,受试者为HCV基因1型感染、代偿性肝硬化成人患者,应用ABT-450/r+ombitasvir+dasabuvir+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12周和24周疗程,观察该方案治疗这部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。结果显示,该不含干扰素的联合方案治疗HCV基因1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安全而有效,可达到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。该结果于2014522日在NEJM上发表。
ABT-450是一种HCV非结构性3/4ANS3/4A)蛋白酶抑制剂;利托那韦作为一种药物增强剂,并不具备直接抗HCV活性作用,通常与ABT-450联合给药(ABT-450/r),可抑制ABT-450代谢,延长其药物暴露波峰和波谷时间,有利于每天一次给药;ombitasvirABT-267)是一种HCV NS5A抑制剂;dasabuvirABT-333)是一种非核苷酸HCV NS5B RNA聚合酶抑制剂。
III期药物疗效观察临床试验显示,治疗不合并肝硬化的慢性基因1HCV感染者时,采用全口服、无干扰素、ABT-450/r+ombitasvir+dasabuvir+利巴韦林方案治疗12周后,初治患者和之前干扰素-利巴韦林治疗失败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达96%
该试验共募集到Child-Pugh分级A级肝硬化患者380名为受试者,随机分到12周和24周疗程组,给予联合方案ABT-450/r-ombitasvir(每天一次ABT-450 150mg、利托那韦100mgombitasvir 25mg+dasabuvir(每天两次250mg+利巴韦林(按体重给药)。
试验主要观察疗效终点为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反应,每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与telaprevir为基础的方案估计应答率(47%95%CI=41-54)做比较。
结果显示,208名和172名接受12周和24周疗程治疗的患者中,分别有191人和165人在治疗结束后12周产生了持续病毒学应答反应,其应答率分别为91.8%97.5%CI=87.6-96.1)和95.9%97.5%CI=92.6-99.3)。这些比率结果优于历史对照比率。
12周组和24周组治疗出现的三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乏力(32.7%46.5%)、头痛(27.9%30.8%)和恶心(17.8%20.3%);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g/dl比例分别为7.2%11.0%;整个试验观察中,有2.1%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退出试验。
该试验结果表明,应用全口服、无干扰素联合方案治疗基因1HCV感染肝硬化患者,这种多靶点疗法可产生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,另外,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并不多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