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健康园地 >

健康园地

乙肝为什么易慢性化
源自:


  乙肝的病原体是乙肝病毒(HBV),它是一种嗜肝病毒,通过血液进入肝脏,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。乙肝病毒在人体内能否持续存在?能否致病?这取决于病毒与人体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。当在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感染了病毒,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认别乙肝病毒,人与病毒共处,肝脏病变很轻,但病毒大量复制,从而成为慢性感染。如在成人期获得感染,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认别病毒,通过免疫应答清除病毒。所以在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后变成慢性感染的机会低于5%。
 
  我国的乙肝病人绝大多数是在新生儿或幼儿时期感染的,易转为慢性。根据全国范围最新调查,我国曾经感染过乙肝在一般人群中占50%~60%,其中约9%~10%为慢性感染者。
 
  近年来,乙肝疫苗在人群中的接种率越来越高,但也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:有人明明按规定注射完三针,可没多久体检,却发现抗体仍为阴性。还有市民反映,自己六七年前接种了乙肝疫苗,可两年前体检为无抗体,重新注射疫苗后,抗体仍为阴性。碰上这种情况,是置之不理还是重新接种
 
  专家:治疗性乙肝疫苗需5
 
  乙肝能否预防?乙肝是通过血液、血制品和有血污染的注射和操作而感染人体的,阻断这个传播途径,可以很好地预防乙肝的发生。
 
  另一方面,切断乙肝的传播途径也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。要提倡志愿献血,对血液和血制品严格检查,对各种注射器、输液器、医疗器械等严格消毒,防止医源性传染。杜绝用不洁注射器或器械的非法医疗行为。反对不良行为,如吸毒、嫖*等。这些不良行为不仅传播乙肝,也是传播丙肝和艾滋病的重要方式。
 
  如果朋友和同事当中有乙肝携带,与他们共用一个办公室、一台电脑、公用马桶,共住一间宿舍,同桌进餐、游泳、握手、拥抱等,都不会传播。乙肝感染者和乙肝病人(稳定期)可以正常生活、学习和工作,可以结婚、生育、哺乳、就业和出国。卫生部于2004年公布的《传染病防治法》也指出不应对病人歧视。所以,目前社会上对乙肝病人的歧视是没有科学根据的,是一种偏见。必须改变这种偏见和歧视!